2016 秋季演講

  1. 演講主題:數位典藏的漫畫創作及運用: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CCC創作集
    講者:黃冠華(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專案經理)
    演講日期:2016/10/20

    演講內容:
    主講人黃冠華先生為研究數位文化的專業人員,今日的演講他講述了我們該如何將「既有的」或是「傳統的」那些可能被遺忘或是存在圖書館、資料庫中的珍貴文化資料,再一次地呈現在大眾面前。而這些大眾不限於文史工作者。而是要讓一般大眾更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呈現,而將文化資料結合數位應用,便是目前最好的方式。

    黃冠華展示了建立在中研院平台上的「CCC創作集」。 創作集是一套由利用發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或地區事件或者著名人物傳記作為基底所改編、繪製、創作而成的漫畫與小 說。成功的將歷史資料與大眾娛樂作結合,所以吸收知識的民眾範圍會更大,透過娛樂接收知識也會使一般民眾覺得更有趣。

    相關照片:

  2. 演講主題:傳統文化的創意產業:霹靂布袋戲的數位技術運用與國際行銷
    講者:鍾韻永 〈大霹靂國際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演講日期: 2016/11/03

    演講內容:
    主講人鐘韻永為大霹靂布袋戲的行銷人員,今日簡短介紹了霹靂布袋戲在台灣的歷史發展,以及如何的行銷才能夠使布袋戲在現今的社會中存活下來,傳統的布袋戲如何能發展成現今的規模,背後除了有文化根基(寫劇本、操偶師)以外,還要能夠順應現在的拍攝技術,創造吸引人的畫面效果,年輕的Cosplay族群也是大霹靂布袋戲能夠在年輕人市場有一片天地的原因之一。主講人介紹了大霹靂的跨界合作,有歌曲MV、廣告、航空公司代言等。

    今日放映大霹靂目前與日本合作的 東離劍遊記 片段,說明此片跨國合作的困難性;尤其劇本的翻譯與演員的台詞是一大困難點,連有文化重疊的日本都難以翻譯的劇本,翻譯成歐美語系就更困難了,所以霹靂布袋戲要推廣出華人圈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度,所以目前還沒有往歐美發展的計畫。

    相關照片:

  3. 演講主題:一起來臺灣吧!動漫世界的臺灣史
    講者:蕭宇辰(臺灣吧共同創辦人)
    演講日期:2016/11/30
    演講內容:
    主講人蕭宇辰先生過去是高中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思考:身為歷史系出身的自己,能夠為大眾做什麼事情?也認為人文的東西,必須數位化包裝來吸引他者。在秉持這樣的理念下,和另外三位不同才能的夥伴創立臺灣吧。

    而臺灣吧建立的初衷是:如何讓外國人認識臺灣?在 2014年首部影片獲得成功,團隊從原初4人到現今已20多位。那麼該如何定義臺灣吧?:新媒體V.S舊媒體—時代的轉變,接受訊息的行動載具造成使用者習慣的改變。舊媒體有同類型資訊無線循環的中心化現象,而新媒體則淡化中心化現象,並帶動自媒體興起。臺灣吧找到了大眾願意接受知識的方式。
    蕭宇辰也提到新媒體時代的利與弊,利指的是閱聽者能與媒體來源互動,弊則是容易讓人在同溫層,社群軟體的使用也被網路記憶、篩選。臺灣吧內容製作原則:內容配方—洞察眾、找到內容切入點,沒有什麼內容是大家不能接受的,但要找對呈現的方式。

    相關照片:

  4. 演講主題:社會理想下數位文創的未來想像
    講者:張志祺 〈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
    演講日期: 2016/12/15

    演講內容:今日講師是「圖文不符」創辦人張志祺先生。「圖文不符」為臺灣協作過最多圖文懶人包之一。著名作品為台北市政府的「小當家大巨蛋」。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已經逐漸失去閱讀大量文字的耐心,反而是影像與圖片才能吸引住大眾目光;於是誕生了「懶人包」。「懶人包」的主要功能是將大量或是艱澀的文字轉化成簡易的標語及漫畫或插圖使人們能夠快速明白/接收其意思。

    張志祺表示早期的懶人包設計是一頁一、二句標語,有時候會搭配少許插圖,但是長久閱讀下來文字量還是顯得吃力,所以要怎麼在眾多懶人包中殺出重圍呢? 特別「設計」過後的懶人包這時就顯得非常重要,這類懶人包也稱為「資訊設計」。資訊設計的過程分為1.處理繁雜的資訊2.將資訊重新脈絡化3.安排畫面的結構4.將故事具象化。而相對於一般設計,資訊設計作品通常帶有被社群高度傳播的潛力。隨著網路與臉書的興起、資訊的爆炸,資訊設計的概念在網路媒體與社群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漸漸成為當今新媒體的顯學之一。

    「圖文不符」由張志祺與王成祥共同創辦,目前以接資訊設計為主要業務。在場學生提問資訊設計在台灣的困難性,張志祺表示目前台灣的市場非常有潛力,「圖文不符」創立至今一直都是正成長沒有盈虧,還需要剃除價位不夠高的案子,目前市場其實非常大,也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新血加入。

    相關照片:
      

Share this

Related Posts

Previous
Next Post »